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
近日,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《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这份《意见》提出了一系列加强科学教育的要求,旨在改进学校教学与服务,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科学教育。
改进学校教学与服务
《意见》要求学校改进教学与服务,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:
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课程. 学校要按照课程方案,开设完整、充实、优质的科学类课程. 同时,还需要修订和完善课程标准和教材,确保教学内容符合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教育要求。
强化实验教学.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. 学校应加强实验教学,并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改进实验教学方法,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能力.
拓宽学生科学实践活动. 学校应广泛组织中小学生前往科学教育场所,进行场景式、体验式的科学实践活动. 此外,还要为薄弱地区、薄弱学校援建科学教育场所,提供必要的设备、器材、图书和软件等教育资源.
设立科学副校长和科技辅导员。各校应指定校领导或聘请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,并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. 此外,每所学校还应与具有科普功能的机构(如馆所、基地、园区、企业等)结对,建立科技合作关系。
加强师资队伍建设
《意见》还要求加强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,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科学教育水平.
提高科学教师的学历要求. 学校应逐步推动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,以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.
增加科学类课程教师的培养比例. 在公费师范生、优秀教师计划等项目中,应提高科学类课程教师的培养比例,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培养工作.
加强实验员和科学教研员配备. 学校要适当增加中小学实验员和各级教研部门的科学教研员配备,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学教育研究能力.
利用社会大课堂和科学教育资源
《意见》强调要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,动员各方力量提供科学教育资源,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学习机会。
开放各类科学教育场所. 高校、科研院所、科技馆、青少年宫、儿童活动中心、博物馆、文化馆、图书馆、规划展览馆和工农企业等单位应向学生开放自己的场馆、基地、营地、园区、生产线等资源.
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中小学. 高校和科研院所应主动与中小学对接,为学生提供科学教育的引领和指导.
开设科学教育专栏. 推动中央主要媒体的新媒体平台开设科学教育专栏,大力宣传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,鼓励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。
相关改革衔接和加强竞赛教育
为了与相关改革衔接,进一步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,《意见》提出了以下要求:
管理竞赛活动. 指导各竞赛组织方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竞赛活动中,培养参赛学生的家国情怀. 同时,还要突出集体主义教育,为学生未来从事有组织科研打下思想基础。
优化选拔和培养机制. 明确各项目在选拔、培育和使用上的侧重点,加强统筹协调,提高培养效率。
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. 在中高考中,应坚持素养立意,强化实验考查,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。此外,还鼓励本科阶段开设《科学技术史》选修课,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面.
开展家庭科普活动。学校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家庭科普活动,营造良好的家庭科学教育氛围,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学习机会.
支持科学教育研究. 加强国家科技计划对科学教育相关领域研究的支持,设立一批试点区校和基地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.
宣传改革成果. 定期开展全国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,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及时宣传工作进展和成果,积极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。
总之,教育部等十八部门的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》,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指导和规范。各级学校和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,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,为构建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. .